1)第161章 思想传递_大国重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人再次沉默了。

  今天这番对话对于两人有什么影响还看不出来,但是却让两人对他们这位老板的野心有了充分的了解。

  这是一个想要挑战不可能的人啊。

  “所以韩总您打算未来要成立自己的半导体公司?”李青诧异的问道。

  “有这个构想,但是能不能实现就不知道了,不过我觉得我们可以做这方面的努力。现在其实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你们想想,目前国内这一块几乎是一张白纸,从最上游的芯片设计系统EDA工具,到底层的操作系统,再到独立的芯片设计,加工,国内市场几乎都是一片空白。但我相信你们在学校里都是接触过计算机的,尤其是你李青,本来就是计科系毕业,你觉得未来这一块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没错,韩文昌说的这些技术就目前来看,国内的确是一片空白。但空白是有原因的,要做这玩意儿太难了。

  海量的资金投入是先决条件,但是疯狂的那钱砸也不一定就能有产出呀。更何况还有国外那些半导体产业虎视眈眈。

  而事实最终也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海思芯片出过诸如K3V2这类性能口碑都极差的消费芯片,但是这一切付出最后还是有成果的。麒麟的横空出世,让华为扬眉吐气。当然,麒麟系列只是大众所知道的,实际上海思芯片最宝贵的价值,是锁在保密柜里的备用芯片,包括国内最为缺少的射频芯片,基站端,中频的Transceiver芯片,这些都属于国内技术空白的芯片技术,都在海思的研发之列。

  当然,这些话韩文昌没法跟两个手下说,不然那就是未卜先知了。

  海思成立于2004年,就当时的商业前景来看,这并不算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据韩文昌的了解,当时的华为主要研发部门华为实验室,下设中央软件院、中央硬件院、中央研究院跟海思半导体这些二级部门。

  但海思虽然是名义上的二级部门,但实际上自主权很大,地位超然,实验室基本上管不了它,这些也赋予了海思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你们老师很有远见,但我觉得他的看法有失偏颇。如果要我说,现在入局还不是最难的时候,在等个几十年,等到现在的半导体巨头们打造好整个生态圈,那才真的叫难了!”韩文昌感叹了句。

  在做这番感叹时,韩文昌脑海中闪过了另一家民族企业——华为。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韩文昌点头道。

  “您是指的半导体?”李青试探了句。

  飞机上对话依然在继续。

  在华为发展一帆风顺,进入业务增长快车道,一路风调雨顺的时候,仅仅是针对于可能处于极端环境下的假设,毅然决然的投入巨资成立了一个隐藏于华为背后的半导体子公司——海思。

  韩文昌不知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