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 第23章_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一第高心

  那日谈话后,卓思衡心中有释然也有疑惑,但受人之恩暂住家中,又不好太咄咄逼人去追问不解之处。佟师沛是真的累坏了,每天醒来吃,吃完睡,人都是神志不清,卓思衡略好后看他一两次,又担心表弟醒来后在洗石寺找不到自己,于是主动去拜别佟父。佟父知他自有理由,也不多留,派了车马相送。

  洗石寺里时光安宁岁月漫长,卓思衡仍是疲累,睡了两天并未等到范希亮的消息,心想大概也是和佟师沛差不多的状态,自己也趁这个时间多休息休息。

  只是他不知道,在他难得整日高卧酣睡补足精神时,贡院却是乱成了一锅粥。

  本朝省试通常有千余人应试,共三场三科,试卷加在一起便有三千多张,九个阅卷官通宵达旦地批阅也是筋疲力尽,如今七天过去,终于即将见到曙光。帘外的誊录官将最后的糊名誊写好的几摞诗考卷子由禁军递入帘内,禁军士兵捧着上锁的卷匣还没进到阅堂,就听见里面在吵架。

  而且很激烈。

  “此卷立论雅正,辞气激昂,哪点不配会元?”

  负责批阅应策时文卷子的王沛琳大人是新晋的翰林学士,四十余岁,说话中气很足,好像永远是气鼓鼓的,但这次他是真的生了大气,几乎就要不顾君子形象与同僚的礼数,指着鼻子去骂和他同样阅卷应策时文的弘文馆校理徐汝恕。

  “我承认此子文字清通,但你说他立论雅正,哪里是正?若是让天下士人以为只要随便挑一件朝纲旧事重提抨击就能高中,那省试要变成什么样子?为国取士难道只要听这些偏颇讨巧之语不成?这便是王大人的辞气?”徐汝恕不甘示弱,发表见解的同时将唾沫发射到对方脸上。

  其他几个阅卷官见吵成这样,都来劝说,可那俩人越说越起劲,吼得声音也越来越大。

  禁军士兵看傻了,他从前倒是见识过市井贩夫走卒吵架,几位大人如今也不遑多让,好像贡院比菜市场更热闹。这时,有人来到他身后,军士看清来人,急忙行礼让路道:“曾主司好。”

  曾玄度作为知贞元十年贡举官,其工作以出题为主,以及评卷结束后,两位同权知贡举及其他七位阅卷官将判好的试卷与定好的对应名次报给他最终定夺。也就是说他们内部吵完,才轮到他登场。可是曾玄度被锁在贡院两个月正是心情烦躁的时候,又听阅堂大吵,心想到底是什么卷子能让人不顾斯文到如此境地,干脆自己来看看。

  他让送誊卷的禁军军士噤声,自己静立在门口继续听下去。

  “理法辞气,此卷样样出众,通古达变,此文哪里有谬?徐大人说此卷作者取巧狂言,不过是抱残守缺不愿见新锐之语罢了!”

  王沛琳陡然将意见之争上升到了人身攻击,徐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