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这三年,总算熬过去了_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鼓足了劲的夸他。这下好了,受影响的人太多了,连哈工大都有人辍学回乡。哎哟,提起这件事,好多老教授都心痛。”

  董家埂的事影响了几乎一代人,甚至风都刮到了老毛子那。

  上面为什么这么大力的表扬他?

  李源觉得,无非是经济太困难,国家无法安排那么多毕业生,明明人才极度匮乏,可是由于被美苏两霸强力封锁,国内工业举步维艰,造出来的东西出口出不去,农民又消费不起,等于工业无法为自身续命,全靠财政支撑,恶性循环。

  所以上面只能鼓励学生下乡……

  树立一个董家埂,就有无数董家埂出现。

  这人后来甚至被邀请成为老人家的守灵人……

  或许这个人的想法未必正确,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心里装着祖国的人,而不是一个投机的人。

  李源微笑道:“还有邢燕子。”

  高卫红一脸的难以言喻道:“对,还有邢燕子。郭老不是专门写了首诗夸她么?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谠。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这人不断的在报纸上投稿,号召中小学毕业生下乡务农。好像大家都去当农民种地,新中国就能富强一样。”

  李源道:“她爸爸是陶瓷厂的副厂长,她初中毕业如果想进厂工作,不算难事。可她却选择了下乡,她在的那个乡劳力短缺,她就组成了燕子突击队,夏天种地,冬天砸冰补鱼,确实踏踏实实的在农村干了三年。”

  陆朵朵道:“可是我们国家缺少知识分子呀,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我听爸爸说,五五年北面当初送给我们一台大型发电机,整个省都找不出来会安装的工程师。国家建设,不能只要农民,还需要知识分子的。”

  李源不争论,点头微笑道:“你说的对。”

  来自陆朵朵的负面情绪+0.5。

  李源眨了眨眼,这个小女孩有些善良……

  高卫红白了李源一眼,道:“李大夫,别欺负朵朵哦。她平时都不怎么说话的,难得今天说了那么多,你就这样啊?”

  李源道:“我不是敷衍,陆同志说的在理,国家发展不可能只靠农业,唯有工业才能强国。可是现在国家不是困难嘛,工业又发展不起来,所有城市都在清减城市人口。咱们的国家目前仍是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家,可受天灾影响,农民实在养不起那么多非农人口了。只有先缓过这口气来,才有将来。不然眼下都过不下去了,还谈何将来?”

  困难是长期的,所以眼下还只是鼓励,再过五六年,就是强制了……

  也确实没法子,靠剪刀差以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