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四章 傻呵呵的世道_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道工事的奏章。

  今年夏天的时候,就听徐孝德说过潼关黄河水位下降的事。

  修建官道的事他还参与过一部分。再看这份奏章,原本潼关就是关中与崤山的重要关口,黄河水位的下降导致原本的河滩成了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也导致了潼关原本的地理位置优势产生了变化。奏章中,潼关的三县县丞以及现在的地方卫治理卫府治军将领问询朝中。

  中书省给出了三个方略,无外乎增设外城,或者是修建河堤,再有官道建设城廓。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但从成本上来看都不太合适。

  李承乾对一旁的太监道:“有现在的潼关地图吗?”

  一旁的太监抬眼看向陛下,等到陛下点头之后,老太监递上一张图。

  李承乾看着地图上,现在的潼关样子是原来的潼关经过前隋时南下迁徙形成的,现在坐落在黄河边,成了关中通往函谷关,出崤山的咽喉之地。

  传说修建潼关的人是曹操,而且曹操就是在潼关,差点死在马超的箭下。

  这些有趣的典故如今还依稀记得。

  当年杜甫记述过潼关,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便也说明了潼关城险要,以及扼守关城,便有一夫当关之势。

  要应付这种奏章对自己这个大唐祥瑞来说……太简单。

  根据种种典故,以及地理位置的变迁,这根本就是开卷考。

  在黄巷小道要道口修建城廓,建设关隘,切断要道。

  这个关口不用多大,只要能修建个三丈左右高的小关口便可以扼守要道。

  如此一来成本也就降低许多,也不用因关城迁徙,导致大兴土木而忧虑。

  唐朝对潼关的第二次改建还是杜甫那个时期。

  以至于现在,李承乾有一种自己参与进历史建设的感觉,只不过将这个建设提前一些。

  潼关对于李唐王朝来说十分重要,涉及潼关的事就不是小事。

  李世民端着碗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儿子已批完了一份奏章,并且还是头疼的潼关的奏章。

  皇帝身侧的老太监知晓陛下的目光,便将太子批阅奏章的奏章拿给陛下看。

  殿内很安静,皇帝父子两人一前一后坐着,各自批复着奏章。

  旁人说的或许都是风闻,太子批阅奏章有多么快,能力有多强,唯有亲眼看到才算。

  潼关的奏章这孩子处理得很不错,黄巷小道也就是黄巷坂这条路起初确实没有考虑,经一番批注,再看之后,确实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现在观察承乾专注翻阅奏章的背影,李世民神色上还是板着,眼神中隐约有了笑意。

  等这个儿子就要转过身来,李世民当即连眼神中的笑意也收了。

  “父皇,这份奏章,儿臣不好批复。”

  李世民恢复了严肃的神情,抚须颔首,语气带着些许的责问,道:“如何不能批复?”

  “金吾卫需要制甲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