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劝谏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将侯位传给侄子而不是自己的孩子。

  烈侯死前,也做了布置,为儿子准备了足够的班底,又将邯郸封给了儿子,做好了万一叔侄翻脸的准备。

  一系列的重臣也都是烈侯时代的心腹,扶植起来的外姓士人们都对烈侯欲报答知遇之恩。

  然而想要将侯位传给儿子、为儿女的将来打算,这是人之常情。

  这些年赵侯闭一只眼睁一只眼,放任或者纵容自己的儿子公子朝发展自己的势力,积聚力量。

  他也奉行着结好魏国的政策,希望得到魏国的支持。

  这几年也提拔了不少自己的亲信,可是烈侯时代遗留下的人才实在是太多,臣子们终究不能做到完全支持他的想法。

  之前试了试风声,想要将侯位传为儿子,立刻招致了许多的反对。

  随后不久,中牟的市井街头就出现了诸多传闻,负责收集舆情民情的小司寇回报赵侯:阙与君违背法令,私自运送刀剑马镫与胡人交易。阙与君与公子朝交好,市井间或有传闻,说是赵国要出现兄弟相争的祸乱。

  这件事让原本有病在身的赵侯更加烦躁,思索许久,有亲信给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赵国,有两个法理的宣称。

  一个是从三晋分出来的赵,还有一个就是被赵襄子灭掉的代国。不管怎么说,代国是一国,而且是至今为止赵氏灭掉的一处大国,法理土地极大。

  后世赵武灵王想要收回儿子的权力,封其长子为代王;秦灭赵之后,赵国贵族复国也曾建立过代国。

  因为代国被灭这件事,不是武力消灭的,而是用了一种半武力吞并的方式。

  当年代国的国君是赵襄子的姐夫,赵襄子设宴杀死了代国国君后,以继承权的方式吞并了代国,使代国成为了赵国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赵国可以分出去立国的法理称呼。

  赵侯便觉得,既然国人和大臣们反对自己将侯位传给儿子,那么让自己的儿子做国君,封于代地,作为小宗,同时作为赵国的附庸国存在。

  这样一来,也算是为自己这一脉保留了祭祀。又没有违背当初的誓言,也不会招致太多的反对。

  然而这个风声刚刚放出去,就引来了几年不曾问政的公仲连,堵在了寝宫之内,连连劝谏。

  赵侯气急,又问道:“难道你就没有儿女吗?难道你就不曾为儿女谋划过吗?”

  公仲连深吸一口气,让搀扶的侍卫暂时松手,行礼之后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封公子朝于代,这不是爱公子朝,而是害公子朝。”

  公仲连没有去看赵侯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厉声道:“赵为之赵,筚路蓝缕,征战数代,三分晋土。”

  “可即便分晋,却不能忘记曾在晋国做过卿臣。”

  “既然不能忘记在晋国做过卿臣,难道就能忘记曲沃代翼之乱?”

  “若封公子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