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 甲方乙方(上)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料,要么就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这和后世商鞅立木差不多的套路,民众对王公贵族和政府缺乏最基本信任的时候,就只能用民众认为最高不可攀的那些人先动手。

  商鞅动的是秦国政府说话不算话的手;徐弱等人动的是郑国贵族的手。

  在获取了基本的信任后,墨家便开始了最擅长的煽动和鼓动。

  这种最基本的信任,不是民众和墨者之间的,因为这两方之前就已经有足够的信任,墨家经常做一些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的举动,这是最省钱最省力却又偏偏最形容吸纳人心的办法——若如泗上那样翻天覆地的改变,需要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太多,天下能养一个泗上,却养不起别的地方如泗上一样。

  然而即便巧舌如簧,即便民众对墨家有着足够的信任,可宣扬的效果并不好。

  甚至不是不好,而是极差,应者寥寥。

  徐弱和几个墨者在后面简单了开个会,一名有着口才和能够宣传的墨者摇头道:“太难了,畏首畏尾,和贵族合作守城,这根本就没法宣扬,更没法让民众尽力。”

  “咱们在泗上的政策不能说,这是咱们在外活动的规矩,那这还怎么宣传吗?我实在找不出能够让民众效死而战的说辞。”

  徐弱也听了刚才的宣传,民众真的是一点都不上心。

  他倒是清楚,不是郑国的民众不行,而是墨家和郑国王公贵族统战合作,那有些东西就不能说。

  最根本的东西不能说,凭什么把民众发动起来?

  最根本的东西不能说,在民众看来贵族之间打来打去那不就是在争权夺利,赢了和他们没关系,输了说不定还更好……

  郑国的情况很特殊。

  譬如在郑国要求死战的,那是驷氏一族,他们家族的势力基本上控制上新郑的大半。

  这些年不断和韩国交战,民众饱受其苦。

  不是说战死沙场的苦,死就死了,两眼一闭,也就那么回事。

  真正的苦难是不死的情况下怎么活下去。

  譬如城中的农夫,当年子产变法之后,不少人是有了自己的私产私田的,等到铁器和新作物新技术传过来后,如果一切正常,他们的日子会过得不错。

  比如原来只能用骨器、木器、石器来耕种,也没有垄作,也没有新作物,郑国的民众至少还能够活下去。

  在原本的物质基础上能够活下去,一旦生产技术有了一个跨域式的发展,那显然是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的。

  譬如原来,一家授田百亩,子产变法之后变为了私田,这在铜石并用的时代也就将将填饱肚子。一旦铁器新作物传来,同样的百亩就能生产原来数倍的粮食,生活肯定是更好的。

  然而……郑国的大半数民众并没有如泗上一样享受到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利处。

  连年征战,家里的地缺乏青壮劳动力种植…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