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始识谋深别有功(下)_唐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乱了阵型、势头,而让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被迟滞,乃至陷入带相持不下的持续颓势当中;更别说是布置好工事背后装满双份散弹的大炮了。紧要关头在敌人最密集、最扎堆的地方一轰,鲜有不溃乱散开的。

  因此,只携带了十五日便携口粮的辽东派遣军,凭借浮筏承载水运的二十多门六寸(短管)山炮和四寸(轻架)野炮,还有大量数倍基数的子药,最终支撑着三个火器营的车阵,挡下了契丹各部三天三夜的轮番攻打。

  相比之下,军中配发的掷弹和发(黑尔)火箭,就在战斗中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了;前者要等到敌军冲到阵垒近前才能发挥作用;后者则是除了便携性外,相对火炮准头和射程头差强人意,只能打不会乱跑的固定目标。

  如果不是最后刘仁恭部骑兵突袭王帐的时候,出其不意的打破了最后固守防线的高光时刻;尽管如此,相对于在掩体背后坚守阵地,掷弹还是容易在主动进攻当中误伤自己人;而需要严格训练和丰富经验才能成为合格的掷弹手。

  当然了,作为铳炮刺刀为核心的火器战阵配套装备,随军携行的车墙、铁丝网和壕沟,在这场战斗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考验和磨炼;至少在几次战斗之后,那些从征的义从军(改造兵),无不适变得越发敬畏和老实服帖起来。

  当然了,等到原始的榴散弹和手摇机关枪的科技树也点出来之后,相信历史上那些蛮横彪悍而被历代引以为患的游牧民族,最终只能变成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而融入华夏的大家庭那一天,终究会到来的。

  因此,哪怕这个结果有些意外和仓促,但接下来就剩下按照事先规划的战略方案之一,提前执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后续追击和扩大战果了。

  比如通过分批出击的骑兵/骑步集群,沿着河流以水运为输送保障和依托,逐步深入到松漠、饶乐都督府的腹地去;甚至不需要追求直接的杀伤和歼灭、缴获成果,只要确保在着一整个夏天到秋天的时间里,让残余的契丹各族疲于应付而没法好好的休养生息。

  毕竟,塞外的草原虽足够广大,但是适宜大规模放牧的水源地和草场,却是相对有限的;而人固然可以望风逃跑和躲藏,但是牲畜就不行了,迁徙的距离稍远一些都会掉膘甚至是累死、病死的;然后到了冬季来临之后,大自然自然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因此,当依靠畜牧业所维系的生产力和经济体系崩溃之后,所谓的游牧民族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能靠一波流决生死的炮灰和渣渣了。要么走投无路的去抢劫其他的草原部落,要么南下寇边与严阵以待的中原军队决战。

  因此在头两年打垮和肃清了成建制的抵抗之后,接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