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九章何人拏攫银河决(七)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长庚如今已经渐渐的习惯了,大明现行的各种制度。

  想起前几天,本来卫武军凯旋归来,是需要举办盛大迎接仪式的,却被因为需要卫武军当中的一些中层将官,转业地方,填充地方上的官府职能。

  被暂时的阻止了。

  想的倒还不错,这种迎接方式可以消减一些人,对于转业将官去向的猜测。

  然而,事实证明,皇上不管做什么,其实都会被人解读成更深刻的意思。

  想起随后传来的“官位释兵权”,李长庚心中就是一阵好笑。

  这是把史书给读的心中发慌了,才能够想要这样奇妙的阴谋点子,若皇上和朝堂真的忌惮卫武军的话。

  还会让那些人转业地方,从而控制住地方官府的职权?

  怕是想多了。

  这也就是在现在皇上放开了言论。

  要不然,弄出来的风波,不掉几颗脑袋,朝堂之上不走几位大臣,都是不可能的。

  放下了手中从各个县城,州府,传来的消息。

  喝了一口凉茶,提振了一下自己的精神,心中思索着:这一次一部分书生们,转变自己对朝廷科举的态度,其中到底有多少是掺沙子的行为。

  而这样的人,要是学成毕业,对整个大明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切都是未知。

  “看来大明的制度体系,要立刻完善了,若经不起这样一波人才毕业之后从政的考验,大明或许又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李长庚满心的忧虑。

  好几次他都想要提醒皇上,对于这样的返修学子,要多加禁止才行。

  可似乎每一皇上都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在学校里弄出来的课程,也就是那些爱国教育,一定能够让那些人,洗心革面的。

  然而,李长庚没有说的一件事就是,那些四书五经当中,教做人的道理简直不要太多,可某些习惯还不是一样改不掉。

  行为的惯性,可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够很快的洗干净的。

  要是一次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种长期的顽疾。

  而且时间越长,还会影响整个大明好的一方面,到那时一切可就难办了。

  思绪散发,接着又想到了皇上走下皇帝宝座,以一个平常人的身份,在民间行走的事情。

  每一件都似乎让人头痛。

  有着跟随的护卫,安全不成问题,可和百姓们接触的时间长了,就会降低皇帝的威严和神秘。

  要是没有了这两样。

  底下的人就会缺少敬畏之心,这又会引起一连窜的事端。

  该怎么找个机会提醒一下皇上,不要在弄出嘉靖皇帝那样的故事出来才好,民间虽然会多一些剧本,多一些茶余饭后的故事。

  可到底是有损皇室和朝廷的威严。

  然而,对于李长庚的这些想法,崇祯是丝毫不在乎,他对于权术实际上本就不是很厉害,自然也就不会在上面下功夫。

  虽然下达了不少的政令,也做出了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