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卷渔家傲 第四十三章四面边声连角起(五)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希尧到底是没有找到机会扔出自己的“玉米棒子”。

  原因不过是他破墙潜行的速度,没有阿巴泰撤退的速度快,等到他快要接近目标的时候,人家早就走了,只留下了一些负责断后的手下。

  光复滦州,孙传庭和卢象升疏忽没有出多少力气。

  讲道理的说,在这种小县城,能够留下差不多两千人的骑兵,已经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然而看着城外的那些饥民,一个个的争先恐后的涌入城中。

  两人就是心意不平。

  明明是一场胜利,却仿佛只是失败。

  他们还不知道,战场只有在敌人的家门口打起来,就算是输了,也不算是会吃多大的亏。

  毕竟瓶瓶罐罐的打碎了,也不过是别人家的东西。

  不心疼。

  “滦州的大部分官员都跟着吴三桂跑了,和永平一个样,没有谁愿意留下来,所以才有了两县的迅速沦陷,只是可怜了当地的百姓。”

  无论是谁看到面前的惨样,都不会无动于衷,卢象升曾经须得就是儒学,什么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的概念早就浸入骨髓。

  曾经他天真的一位,百姓过的不好是因为皇上不好,皇上身边的阉党太坏,从而引起了天人感应,才闹出了天灾。

  可见如今见的多了,整个大明真的像那些先生们说的那样么?

  那可不见得了。

  天灾还能防备,可人祸又该怎么避开?

  “百姓?那些官员的眼中可没有百姓,最多不过是想收苛捐杂税的时候会想到,曾经我也觉得皇上离开了京城,会让江山社稷不稳,哪知道只是跳出了一个烂泥塘。”

  孙传庭当时是被崇祯专门找来训练新兵的,他清楚地知道当时崇祯皇帝一共找了三个人,两人领兵,另外一人则是管理朝堂运转。

  时过境迁,短短的时间竟然让韩爌这位老人堕落成的如斯模样。

  说好的道德楷模呢?

  说好的百官之首,率领群臣呢?

  权利是个好东西,可也不是这么折腾的,难道非得把大明给折腾没了,这些人才心甘?

  “皇上说,大臣们若是觉得面对的皇上碍事了,就可以换一个,若是连续换了好几个皇帝依然碍事,那么就换一个朝代。

  反正不管是谁做皇帝,整个国家还是要他们这些儒生们去管理,所以才有了‘华夷之辩’,也就是说只要那些人承认华夏的文字和语言,就能用华夏的礼教来统治华夏,原本我觉得这个还不错,只有这样才算正统。

  泱泱大国吗,总要表现的大气一点,你才皇上最后是怎么说的?”

  卢象升此时的想法,就是一种意识的思辨,在给他找出一个合适的借口来说服自己。

  孙传庭是军人,可没有这些文人的臭毛病,对他来说领兵打仗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要靠边站。

  “皇上怎么说的?”

  他此时也好奇,皇上会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