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五章最数古徐州(一)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传庭和李定国互相调侃了一句。

  说是这么说,其实误国这件事,和是不是书生,是不是武人都没多大的关系。

  只要是人,还身居高位,心里面涨了草了。

  那就必定做出误国的事情。

  或许自己持身很正,可自己的亲戚朋友呢?

  被周围的势力,携裹着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都是常有的,而他们也清楚,皇上为何重视大明律。

  不外乎就是用律法的手段,来约束身居高位的人。

  从而让做出错误决定的人,所付出的成本更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威慑想要继续犯法的人。

  在将要进入应天府衙门的时候,几人低声说了一句。

  “引以为戒啊。”

  南京城大臣和官吏的堕落,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他们了解,魏国公他们的权利已经失控了,他们看不出来,马士英一伙人,最后能够拿回权利的可能。

  或许最后等到的,也不过是牢狱之灾。

  想要继续享受软禁的生活,都是一种奢望。

  史书上,引以为戒的故事一大堆,可看了的人,又有几个给真的戒住了?

  此时的心生感慨,往后如何,还要看他们的初心还在不在。

  随着接手了整个南京城的城防。

  朝廷派来的官吏,也跟着去了该去的位置。

  只是一个衣物的时间,就发出了三道命令,瞬间整个南京城就活泛了起来。

  第一,招收一些打扫卫生的,要把南京城的街道里里外外的全部都打扫一边,管吃,还给工钱——一个月两个银元。

  第二,招收一些能吃苦的人,开始修路,整个南京城的道路翻新,危房改建,城外的官道也要进行大的修建——一个月的工钱,是看干活多少发放的,依然是管吃饭。

  第三,就是修建学校,大明的朝廷出钱,依然是管吃,发工钱。

  同时也是深切的贯彻了,免除徭役这一官府职权。

  由于都是招收的本地人。

  也就不粗要提供住处了,最多就是远一点的,在工地当中临时搭一个棚子,随时都可以搬走。

  相比后面两个政令,需要的人手会更多,赚的钱也会更多。

  前一个实际上就是临时的面对南京城在军队中的士兵家属,弄出来的一项福利性的工作。

  扫地不累。

  相对于这个时代干的各种活。

  是真的而不累。

  而且工钱还很可观,只要南京城的物价能够稳住,那么两个银元,完全可以让一家人无忧无虑的吃饱饭。

  应天府的大牢里,全部关押的不是有钱人,就是曾经的大臣和官吏。

  外面的则都是穷苦人,对穷苦人来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一身的蛮力。

  “真的假的?官府什么时候这么好了?该不会是徭役吧?我记得一个月前,徭役可是刚刚发了的。”

  “什么徭役?没听说都免除徭役了吗,以后也不会再有徭役了。”

  “嗯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