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八十九章还看今朝(一)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随在崇祯身后的,虽然科举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可在博学方面,一定是最丰富的。

  对于‘输籍定样’的内容自然也是了如指掌。

  而‘输籍定样’是和‘大索貌阅’两者一体的。

  ‘大索貌阅’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中一项用以整顿户籍和赋役的措施。

  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这一点,现在大明在崇祯的影响下,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的比隋文帝时期更好,每一个人的身份证明,可要比每一年的人口普查还要彻底。

  毕竟这个身份证明,在现如今的大明来说,那都是利益的保障。

  百姓们出门做工了,要是有人不给结账,只要告到官府,自由巡捕司的人前去调查加过,随后给断狱送上证据。

  再由断狱给工头下文。

  其中最后是怎样的结果,那就要依据大明律来进行了。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

  人口隐匿情况,在崇祯的手中,几乎不可能会存在。

  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可税负的不合理,依然存在。

  有钱人来钱实在是太快了一些。

  快的就是开办工厂的人,心中都不是很踏实。

  这些人交的税也而是很高,可相对来说,收税最多的则是中小型工厂,而大工厂是一样的税率,可盈利就不一样了。

  朱继祚忽然发现,自己这个政事顾问,一点都不好做了。

  皇上要是还要继续在税收上做文章,他怕自己就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护卫守着,也会有人轻易地要了自己的老命。

  另一边,一直抢答的范景文,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任何朝代的变法,其实都是在收税上做文章,只不过,以前的皇帝想要国库有钱,都在想穷人,也就是老百姓们摊派税收任务。

  可现在不成了。

  崇祯皇上,觉得穷人没钱,还是富人收上来的税收多,尽管确实是实情,大明也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