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0章.妥协_大唐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尚书杨豫城从奴隶释放成平民。

  倒不是李捷多大方多有人道主义精神,而是奴隶的劳动性与开拓性实在是低的可怜,而且为了监视他们,大闽还得付出高昂的管理费用,差不多十个人就得用一个人作为监工,奴隶创造的那点剩余劳动力除了给监工的饷银粮食,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大方点释放为平民呢!如果收获的物品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为了能富足一点吃饱饭,不仅仅是华夏农民,哪儿的农民都会乐意把自己当成牲口一般使用着的干活,让这些巴尔干农民能多出些劳动热情,将已经荒芜的小亚细亚重新开拓成文明中心,这样李捷这个土财主压榨的剩余劳动价值还能多不少,而且还节约了行政费用。

  这笔账已经有不少历史学家算过了,甚至都不用李捷自己去耗费脑细胞想。

  战俘们从罗德岛附近的水师基地一上岸,就立马被按照家庭登记了信息,高矮胖瘦,家主何人,家里几口人,就有几亩地,地里几头牛都登记得一清二楚,甚至人脸上有几个痦子都被绘画了下来,还没等这些傻乎乎的俘虏们庆幸自己不用与亲人分开时候,他们又被有秩序的划分到了大闽控制区下安卡托利亚的南部,还被分发下了农具衣物。

  几十户人家编成里甲,几十个甲又组成县,一些原有的手工业者则被安排在县里居住,为农村提供手工业工具产品,这么个编制,就构成了华夏从秦汉时期就传承下的基本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制。

  不过这些巴尔干农民必定不是同风同俗的华夏人,要管理他们,大闽还得施些手段,于是乎还没等这些新来屯田的巴尔干农户适应过来,他们定居的里甲中,又来了一个个穿着长袍子挂着十字架的牧师。

  这个年代,农民大多数都目不识丁,在东方,除了官老爷,地方上的一些大户员外,举人秀才往往会得到一呼百应,就因为人们认为他们有文化,比自己这些大字不认识一个的泥腿子肯定有见识的多,所以都愿意听他们的,而在西方,这个对等的角色就是神父。

  果然,尽管都不认识,听着这些大闽培育出的神父拎着十字架张口我主如何,闭口《圣经》如何,还心中忐忑的巴尔干农民们明显安心许多了,浑然没有意识到讲圣经的时候,神父们不知不觉给他们灌输了不少大闽的规矩。

  再加上大闽还从他们中选取里长保长,让这些希腊人,罗马人自己管理自己,降低了抵抗情绪,处于上升期的大闽佃租赋税又比处于下降期的罗马帝国轻许多,渐渐的,这些农民也就安分了下来。

  当然,也有逃走的,不过这儿距离巴尔干隔着千里不说,还有一道海,几十万大军,要是实在想不开,你牛逼你跳海游回去大闽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