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告老_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九福却没有回避的意思,继续说道:“微臣当年二十弱冠,就已经入朝为官,起起伏伏五十多年,如今人老体乏,精力不足,再也无力主持政事啦。”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微臣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心中也倍加思念家乡,还请陛下允准。”

  皇帝一直紧紧的盯着赵九福的模样,他是还知道的,这些时日朝中对赵太傅的异议越来越多,无非是有些人见他亲政了,就想要挑拨一下他们君臣的关系,最好是能让他将赵太傅发作了,这般一来便能腾出位置来。

  但于情,赵太傅当年的坚持才把他们母子保住,若不是赵太傅的布置的话,当年荣国公造反或许就能成功,他们母子俩只能任人宰割,更别提这些年的师徒情谊,皇帝自问不是无心之人,对赵九福也是满怀感激之情的。

  于理,赵太傅这些年在朝为官确实是兢兢业业,或许他位高权重,但从未有过僭越之举,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赵太傅并不糊弄他,当他长大成人了,赵太傅也并未留恋权势,而是将朝中的事情一点一点放到他的手中。

  “太傅,您何必如此,难道你还不知道朕的心思吗?”皇帝忍不住说道,“朕从未怀疑过太傅,朝廷也还需要太傅啊。”

  赵九福却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他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剩下的只能看后人,他到底只是一个人,不是神,掌控不了大周朝的以后:“陛下,微臣从未怀疑陛下心中忌惮,只是最近夜夜梦到家中老父老母,当年他们过世的时候,微臣不能回家送殡,如今老了老了,总得在二老坟前尽孝一番,才对得起人子的本分。”

  皇帝忽然意识到,赵九福这番的告老还乡并不是以退为进,也是,在他的印象之中,赵太傅向来是不屑于做这种虚假行事的,就连当年被称为铁笔头的萧甯箫大人也曾说过一句,赵大人看似温和,其实却是朝中最为高风亮节的那一个。

  若说这些年下来,皇帝对赵九福从未心生抱怨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亲生的父子相处起来还有矛盾,更别提他们这般敏感的身份了。

  就像是现在,皇帝依旧知道朝中大半的人都听从赵太傅的吩咐,他们或许是佩服赵九福的为人,或许是赵九福一手提拔上来的,或许早早的挑好了派系。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可怕的,就像是赵九福自己说的,他在朝为官已经超过五十年,其中历经了四任皇帝,更是前头两位皇帝的亲信,光是这个身份,就足以让他在朝堂之中建立起自己的一个小朝廷来。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皇帝亲政之后,提拔上来的人对赵九福意见颇大,明里暗里挑拨关系可不是因为看不上赵九福,而是他在的话,他们就上不了。

  赵九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