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 天堂生活_此间的少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才发觉你都被长出的藤子缠住了。还没法抱怨杨康没早提醒你。

  为了避免自己在某种哲学思辨中彻底发飙然后跑上街找匹老马抱着痛哭,段誉决定读手里那份曲目介绍的小册子。小册子印得金光灿烂,装饰着大中华风格的万字,介绍说这次首演是大宋国家民乐团的一次伟大尝试,用古筝、古琴、编钟、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西域吟游诗人马勒的第四交响曲,气势宏大之余更具中国传统气息,完美地结合了西域独神宗教体系和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云云。

  小册子的编写也很有韵味,段誉低声念叨着马勒的生平说:“马公讳勒,西域番邦捷克人氏,幼贫,身不衣锦家无余财,事母至孝,邻里共称。六岁通丝竹,八岁坐西席,年十五,负箧远游,受教于维也纳音乐太学,远超同辈……”

  段誉寒了一个,忽然听见旁边一个浅浅的笑声。有人说:“真逗。”

  段誉抬起头,看见王语嫣就站在自己的身边,一如既往的微笑。王语嫣穿得相当正式,一身黑色的西装套裙,白衬衫、黑丝袜、黑色的高跟鞋,衬衫和外衣间垫了一层深紫色的丝围巾,再没有别的装饰。

  “你来了……”段誉慢慢的站起来。

  两人象隔着很远那样相对笑笑,然后王语嫣就坐下了。

  此时灯忽然黑了,台上乱七八糟的试弦声终止,随着首席高胡一扯弓,乐团哼哼咚咚一阵调音,《第四交响曲》就这么开门见山的来了。

  后来段誉说到交响乐,必然要说马勒的第四,说那个好啊那个好,就是好来就是好。

  他当了教授去西域访问,人家说段教授喜欢马勒呢,安排去维也纳音乐厅听马勒的第四。

  听完了出来段誉说味道好像有点不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后来段誉琢磨了很久,恍然大悟说我靠原来没有磕瓜子的声音也没有手机铃响那动静。而且相比之下民乐团那扬琴代替钢琴就显得清越激昂,高胡那声音比小提琴有味多了,欧罗巴蛮夷玩的三角铁哪有编钟隆重啊?反正那场音乐会是段誉平生最认真的一场,他整个人僵在椅子上不敢动,不过做了整整两个小时一点都不觉得烦,心里觉得很安宁。

  王语嫣很高兴曲子恰到好处的开始了,这样省得她琢磨什么词儿和段誉对话,她本来就不善于应对这种场面。不过那场音乐会对她实在是种摧残,尤其最后一段《Heavenly。Life》被创造性的翻译成《天宫的生活真红火》,搞了一百二十人的大合唱:“天宫的生活真是好啊,圣彼得啊,在宰猪啊,圣约翰啊,烤面包啊……”

  王语嫣无法想象有人能做这种创意,把英文的唱词逐字逐句翻译成中国乡土风情。不过她非常高兴段誉没有给她什么难堪的场面,段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