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零一章 要想富,先修路_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顾诚玉这般容易就得到银子。

  之前应南府那边传来消息,夏鸿基可是捐了足足五万两银子的。

  他刚一听这个消息,险些跑去杭天府大骂夏鸿基是猪脑子。

  这可是五万两呢!虽说他们夏氏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这般挥霍啊!

  可不管怎么说,既然答应了,再反悔,他们夏氏也丢不起这个脸面。

  毕竟夏鸿基是夏氏的分支,派到杭天府打理生意的,代表的就是他们夏氏。

  一对人马浩浩荡荡出了京城的城门,在官道上疾驰着,队伍中间那十口铁皮包边的大箱子十分惹人注目。

  “清泉!”低沉的男声从马车内响起,一名玄衣男子立刻骑马走至那辆马车前。

  他低头沉声问道:“大人,可是有何吩咐?”

  “将这家镖局的镖头喊过来!”

  “是!”清泉应了一声,驱马向前走了过去。

  马车内的男子阖眼靠在了车厢的后壁上,顾诚玉!上次让你得了便宜,这次自己怎么也要找补回来。

  这次他就盯紧了顾诚玉,不信沾不上好处。男子嘴角上扬,对这次的江南之行不由期待起来。

  “大人,这次商贾们捐的银子核算出来了,总计二十一万八千两!”茗墨将账簿递给了顾诚玉,请顾诚玉过目。

  顾诚玉颔首,接过账簿,大致瞄了一眼,之后便将账簿扔在了书案上。

  茗墨办事,他还是放心的。只有入账,没有支出,这账也没法作假。

  虽然应南府的江堤还成,暂时还用不着加固,但顾诚玉另有打算。

  应南府在天桠江的上游,汇入的支流尤其多。顾诚玉是打算将支流截出一部分改道,以此来减轻下游江堤的负担。

  且应南府作为大衍朝几大重要产茶地之一,往来的商贾多不胜数。这般繁华的地区,光靠天桠江往来,确实十分吃力。

  因为江南还是大衍朝的粮仓,并且江南的丝绸和瓷器也十分有名。

  更不用说靠近应南府的苏南府,还分布着大大小小好几个盐场。可想而知,江南有多富庶。

  顾诚玉啧啧两声,难怪那些下放的官员都削尖了脑袋,想往江南这里钻。

  这么富庶的地方,不要说三年任满,就是一年,也能捞上不少银子。

  只可惜这些年朝廷没有对江南等地的优势彻底利用起来,导致朝廷国库空虚,商贾们也没得到多少利益。

  虽然这里临靠天桠江,商贾往来通常都是走水路,但北边的商贾往来却十分不便。

  顾诚玉的想法是将北边到江南的官道再修一修,这样更利于江南的经济发展。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投入,哪里来的收益呢?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当然,这不是个小数目,说不得就得花上几百万两,而朝廷现在哪里拿得出几百万两?

  所以顾诚玉的打算是先修一部分,以后有机会再修便是。

  反正那些灾民都是要安顿的,每日无所事事就容易滋生事端,还不如安排那些青壮年的劳力去修路。

  以工代赈向来是解决如何安顿灾民的好法子,灾民既填饱了肚子,还能得些银钱。

  拿了银子买粮食,那家里的老弱妇孺也不至于饿肚子了。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