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十七章 密折_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子骨康健,那此法必然妙不可言。虽然皇上会比原来的工作量大了些,可下头的官员不敢欺瞒,皇上自然是甘之如饴的。

  可皇上如今已是日薄西山,这法子的效用就不大了。当然成效肯定还是有的,不可能一点好处也没有。

  良禽择木而栖,那些官员都拉帮结派,还不是因为皇上年事已高,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有储君继位。

  那些朝臣当然只想着赶快站队,以期日后能受新帝重用,对当今皇上的忠诚度可就没那么高了。

  再加上如今内阁势大,以夏清为首的一派官员肯定不会买皇上的账。

  因为如果实行密折制,那内阁的票拟权就形同虚设,内阁的官员没了实权,又岂能善罢甘休?

  所以,密折制度只适用于皇上的心腹。朝中关系错综复杂,皇上的心腹又能有多少?再说那些心腹也有许多小心思。所以密折一事,好处其实不大,但好处还是有一点的。

  不过,这样的原因,顾诚玉不可能和皇上说,说到底他也是有私心的。如果内阁失了实权,对他也很不利。他进翰林就是为了日后进内阁做准备,如果票拟权失了效用,内阁成了虚设,他进内阁也没了意义。

  再说,夏清若是失了权势,那皇上也就不需要扶持官员来和夏清对立了,他更是失去了绝佳的机会。

  顾诚玉承认自己的权力欲望不小,可既然入了朝堂,谁不想高官厚禄?

  所以他提出这件事,不但想自己从中捞好处,还要防止内阁失去权柄,以后自己入内阁也需要实权。

  “不过,皇上若是想要实行,必然阻隘不少。”顾诚玉认真地思索着,想想到底怎么和皇上列举此事的弊端。

  皇上刚才还十分高兴,可经顾诚玉这么一说,他也冷静了下来。皇上可不傻,只需细细思索,他就想到了其中的难处。

  六部尚书他只对沈仕康多了几分信任,之前在掣肘夏清时,沈仕康出力不少。可沈仕康同时又是老二的舅舅,肯定是向着老二的,皇子们都大了,朝中拥护皇子派系的官员不少。

  皇上又将朝中的官员筛选了一遍,竟然觉得哪个都信不过。顾诚玉惯会察言观色,他一看皇上紧皱眉头,正在思索,就知道皇上如今面临的是无人可用的局面。

  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可以说绝大部分都站了队,没站队的也都是没什么能耐的,那些派系还真看不上。纯臣不是没有,可毕竟少啊!皇上又是多疑的性子,说不得还以为人家是其他派系的呢!

  “启禀皇上,密奏实行的弊端也不是没有的。若是上密奏的官员多了,密奏内容彼此都不得而知,就怕有的官员会被诬陷却无处申辩。且就怕那上密奏的官员想着您与他关系亲厚,就以此来要挟其他官员,这些都需要皇上您仔细甄别。”

  顾诚玉顿了顿,继续道:“又或是同僚之间相互之间起了猜疑,互不信任,这也不利与朝政的施行。”

  这其中的厉害关系,顾诚玉自然要点明。不然以后出了纰漏,皇上怪罪下来,那他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