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一章 棉花_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平调到靖原府的清河县来做知县。

  庆丰府临近边关,日子可想而知。能平调到靖原府来,也算是李庸的本事了。

  李庸的出身于顾诚玉一样是农户,顾诚玉还有梁致瑞这个老师,而李庸就没那么幸运了。都是靠着自己一路摸爬打滚,竟然还能在庆丰府站稳脚跟。

  “那也是大人您深得皇上看重的缘故,咱大衍朝就没有这么年轻就成为状元郎的。您的诗作下官也拜读过,已能与古时的子健相比肩。”

  李庸之前就已经打算好了,要好好抓住这次机会。顾诚玉这般受皇上看重,前途不可限量。

  也不知这顾大人是什么派系的,他可要好好探探口风。

  若真能搭上顾诚玉这条船,说不定还真能在三年后升一升。

  “李知县真是太过誉了,本官又怎能与子健想比?”顾诚玉一看李庸的模样,就知道对方想站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顾诚玉对这些并不排斥,在官场上结成同盟,抱成团是再正常不过的。

  皇帝年迈,他不得不为自己打算,有自己的派系才是明智之选。

  不过,这个李庸也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子。若是做人不择手段,他还真不敢用。再说他现在的官职还不高,想要将李庸收为己用就有些勉强了。

  顾诚玉一面应付着李庸的恭维,一面在心里做着打算。

  只几个呼吸间,顾诚玉就决定还是再等等看。

  最起码得先了解了这个李庸的秉性再说,若自己能在三年内再升一级,那这些都将不是问题。

  “听说李知县原本在丰庆府的前渠县任职,那里地处边关,日子艰苦,但李知县却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顾诚玉倒不是睁眼说瞎话,他之前已经叫人打听过。

  这个李知县在当地的口碑不错,贪官应该是不可能的。

  说到这里李庸皱着眉头叹了口气,“那里百姓的日子苦啊!土地贫瘠,百姓们就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顾诚玉和朱庞听到这里也沉默了下来,不能种粮食倒是事实。不过,丰庆府不是能种棉花吗?

  “李知县,丰庆府的土地不是适合种棉花吗?”

  最主要种植棉花的地方还是在丰庆府一带,从丰庆府运过来的棉花就加重了成本,因此棉花的价钱不便宜。

  再说顾诚玉查阅了许多资料,棉花的产量并不高,得防止虫害。且还难以取种,投入的人工却是不少,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自古以来,被剥夺的只有百姓。

  别看其他州府的棉花和棉布卖得贵,丰庆府的百姓们靠着棉花却依然吃不饱。

  那些商贾收购棉花价钱并不贵,因为从丰庆府运往各州府的成本不小。

  棉花的产量低,田地还要交税,这就和他们这里种粮食一样。虽然交了税,可剩下的就只能填肚子。

  但丰庆府种植棉花得多,根本不能填肚子。种植粮食更没有产出,只怕连田税都要交不起。

  顾诚玉见李庸这担忧的模样不似作假,看来也是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官员。

  只是他自己的前程更重要,但凡有能耐离开那个地方,顾诚玉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留在那里继续为官。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