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 杨家有子露峥嵘_人间问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王老夫子对于国子监两位后辈的话显然嗤之以鼻,他今日就是想压一压杨家的二子,即便是不能压下去也绝不能让他太过得意。

  这无关其它势力也无关什么功利,他就是看不惯那个少年,尤其是他想到当日翰林院的刀光,想起少年当时就差一步便斩人头颅的蛮不讲理,他其实也不过是随心而已。

  他忘了,当时的刘彦,当时的翰林院所有的人都忘了,自始至终都是翰林院挑衅在先而杨文锋反抗于后。他们都忘了这个先后关系,所以变得蛮不讲理面目全非。

  这也是最让当时的儒家圣人气愤之所在。好嘛,就算是他们后来的几位圣人有发扬光大儒教的功劳与本事,但是教出这些人实在是让他有些恼火和丢脸。

  不管他杨文锋是不是真的有才,不管对方是不是被逼的韬光养晦,被逼的装作纨绔,只要他是杨王的儿子,只要他是他们映像中的杨文锋,他们无论做何评价都是正确的。

  什么时候这个世道变得如此不讲道理?人多便能混淆黑白是非,嘴多就可以将对错颠来倒去,这样胡闹的人间,他还能看到什么希望。

  当时的老头子孔丘其实是真的想杀掉那个刘彦的,即便是杨文锋动手他也很乐意。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杨文锋最终没有选择动手,可能是失望,可能是愤然,但更多的应该是不屑和不齿。

  如此一来连带着孔丘也很愤然和无语。这是他创立出的儒教,这是他的文脉所教之人所流露出的“人才”,这让他面对自己的弟子之时又如何好意思?

  事实上杨文锋所遭遇到的境地不正是杨家所面临的境地吗?也正是因为如此,孔丘,芈平,王羲颐他们皆对天渊有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这天渊强盛是强盛,富饶归富饶,盛况更是多少年都没有过。

  但是天渊却一直缺少一种东西,一种在他们这些看起来最重要,比之什么盛世,强国皆重要,只有两个字。

  道理,若无道理,不讲道理,便无对错是非,这样得未来才是最为让人没有希望的未来。

  当然,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所生活的日子本来就是一个道理套一个道理,小道理之中有大道理,但是即便是这些道理我们都知晓,但能不能做到却是另外一回事。

  即便是已经饱读诗书自诩看清许多浮浮沉沉的王研梅也做不到,如今依旧对杨文锋耿耿于怀,又何况是其他人呢?

  “弄虚作假?怎么个弄虚作假,当初划州府而府试乡试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士子考试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即便是后来养成了惯例又如何?玉陵是天渊的,兴元府难不成就不是玉陵的府州不成?”柳青林显然对于王研梅所说的“道理”有些不满,他摇头开口,语气有些不好听。

  “好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