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练兵长城两不误【二更完毕】_回到秦朝当皇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并不够强力,只能勉强做到政令贯彻的程度。更何况,云中郡更多只近乎于一个军事边郡的存在,人口比起雁门要少上许多。而代郡,有赵家在。扶苏征兵估计根本不会达到雁门这个程度。一千人,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这么说来,在雁门扶苏征兵三千五百人。在云中、代郡征兵两千五百人。总计六千人的兵力加上在代郡可以直接指挥的这部分四千余人的部队。扶苏直接可以控制的兵力将达到万人。

  初步,扶苏可以估摸新兵训练一完毕,便可以抽调到长城去了。

  始皇三十七年八月三日。雁门,善无县。

  看着热闹的百姓目送着最后一支曲离开雁门,满眼复杂的目光。这一支曲所属的云中郡防卫部队便是云中郡一直以来驻扎在雁门的军队,对于他郡的兵丁保护着雁门,雁门的百姓自然是百感交集的。可随着这一支强兵的离开,雁门的防卫便只能在寄托在自己的子弟兵手中了。

  在善无城西城,已经只余下寥寥几个看门的兵丁。

  扶苏不喜欢军队在城中驻扎,一来扰民,二来新兵看着外面的花花世界未必能耐得住寂寞。而且,扶苏也不希望给新兵多好的坏境。多多磨砺总是好的,扶苏费了这么多心思给了这么多优厚待遇,不是用来养一群大爷兵的。

  六千新兵的训练,对扶苏而言可谓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一干帐下闲了许久的将领:期泽、庆倪、羊牟齐齐都动了起来。官署的仓曹,兵曹一干吏目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而其余各个曹吏也纷纷为此次行动做着辅助工作,任谁都知道,此次征兵的重要性。能把事情办好了,在扶苏眼前得了彩,这帽子才能带的稳,前程也才能更加明亮。

  善无城外东去两百里便是扶苏此次大练兵的主要地点。也是后世大同市的方位!

  大同的位置十分重要,自赵氏破林胡占据此地其时一直都是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来回拉锯斗争的热土。用一句官方的话说,那叫农业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融合之处。可实际上两边在这片土地撒下的鲜血不计其数。

  扶苏在选择驻军地点的时候,有考虑直接将兵丁放到代郡去训练。在西陉关下直接威胁赵氏余孽,但最后仔细想想,却将地点定在了大同。

  大同在此时没有这个名字,但并非是一片荒芜之地。

  蒙帅逐匈奴,建长城的时候便在大同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出自《水经注》】。一直到公元前209年,匈奴乘秦末农民起义之虚占领了大同。

  在扶苏没有打大同主意之前,这里便是一个中小心的军塞。有一定的基础,并不需要在新地点建设时的勘探。

  而且,此处军塞也是长城的一个衔接点。东去是断断续续,保养不足的赵长城。西去便是修茸一新被后

  请收藏:https://m.bqg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